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社会责任感,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水、气、土壤、固体废弃物以及物理性污染等污染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环境治理、环境监测、环境评价以及环保设备制造等领域从事相关的工程设计与施工调试、技术咨询、设施运行维护、规划管理和技术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以及环境管理等方面能力,掌握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原理等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污染控制工程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环境工程研究、环境工程技术开发设计、环境设施运行管理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良好的环境工程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2. 掌握从事工程工作所具备的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
3. 具备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制图等工程科学基础知识。
4. 掌握水、大气、固等污染防治技术,具备污染防治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能力。
5. 具有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能力,具有环保设备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
6.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沟通表达和人际交往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化学。
四、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工原理基础、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环境工程制图实训、环境监测与分析实训、环境专业技术基础实训、生产实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创新创业实践、毕业设计等。
六、毕业要求
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践环节,并取得全部学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准予毕业。
七、学制与授予学位标准
标准学制四年,满足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